有经济学专家说,在以散养为主的养猪产业链上,规模企业所养的猪即便只占总量的5%,就已占有绝对的定价权。绝对的定价权就产生绝对的垄断地位。 ...[详细]
生猪产业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高风险的产业,然而当国内消费品市场早已被各行业巨头瓜分,唯有生猪,其养殖、加工仍相对分散,龙头企业在市场中所占份额不高,给诸多养猪企业留下了巨大的扩张空间。那么这猪到底该怎么养?在中国,这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供求关系问题。这期猪业观察,小编就采集了相关文章,试图做一个粗线条的产业瞭望。 ..
2012-03-19第 12 期
![]() 2011年年末,联想控股高级副总裁陈绍鹏亲赴广州从化,与广州壹号土猪创始人陈生密谈六小时寻求合作。而这并非业外资本对国内生猪产业首次出手。继2009年网易丁磊高调宣布养猪之后,做医药的复星郭广昌签下投资总额1.1亿元的合同,正式投资养猪业,做地产的北京中实投资10亿元圈地养猪,就连人人网CEO陈一舟(微博)都自我爆料,曾苦苦思索月余,也想去养猪,后因各种原因才放弃,不过,“丁磊养猪,我们就养兔子”…… 如此之多的跨行业养猪为什么?养猪真能挣钱吗? 事实上,这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高风险的产业,然而当国内消费品市场早已被各行业巨头瓜分,唯有生猪,其养殖、加工极度分散,龙头企业在市场中所占份额不高,给诸多养猪企业留下了巨大的扩张空间。换言之,在这个以散养为主的产业链上,规模企业所养的猪即便只占总量的5%,就已占有绝对的定价权。绝对的定价权就产生绝对的垄断地位 …[详细] |
||
![]() 站在业外看业内,猪为什么不能这样养?用品牌突围,“我们进入的是原始森林,我们就像原始人,没有气枪枪弹可以打鸟,但是森林很肥沃,有鸟蛋掏回去,还有鱼可以抓,迷路了也不要紧。” 一支铅笔都可能有品牌名,近万亿的生猪产业链上却没几个像样的终端品牌——2007年,这种市场格局被壹号土猪颠覆。 2012年1月,记者走访广州市场猪肉零售终端发现,壹号土猪比普通猪肉普遍贵上10元/500g左右。但正是这个相对高端的猪肉品牌,立足广东市场从零做到四个亿,只用了五年时间。其创始人陈生更是被媒体称为“广东猪肉大王”。 白猪赶走黑猪以后 站在业外看业内,有时候更容易发现机会。陈生出身竞争激烈的酒饮料行业,他坦承,壹号土猪的崛起完全得益于“天时”。 何谓天时?当全国所有行业基本上都进入品牌竞争的红海时代,唯独养猪这个市场近万亿元的行业还是个例外。而这正是因为中国养猪行业仍停留在传统的分散型农户养殖…[详细] |
||
![]() 没有养猪的龙头企业,就没有生猪的产业化。如果说2011年“瘦肉精”事件后,屠宰龙头企业双汇打造年出栏20万头商品猪的养殖场,昭示着产业链下游对产业链上游的整合,那么以上游传统饲料起家的通威养猪,走的就是一条全产业链路子。 观察通威养猪,距四川省邛崃市15公里的固驿镇黑石村,无疑是一个起点。 2005年以前,这里387户农民基本上靠养猪糊口。然而传统散养规模小,如果遇到重大疫情和市场行情低迷,养猪户只能认亏。改变这一切的,正是通威。2005年,蓉崃通威落户邛崃这个生猪大市,第一个想法就是打造“无公害生态养殖示范点——通威村”。由此黑石村村民与通威签约,开始五个统一的养殖模式:苗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回收统一、管理统一。 这种模式的集合效应当年就得到体现:2005年市场行情低迷,猪只高热病暴发,通威旗下金利公司正式启动合同保底高价:在市场价格跌至1.8元/500g的时候,仍然以饲养成本3元/500g收购生猪;并且收购时,宰割猪肉每斤比市场价高0.1元;年底又按…[详细] |
||
![]() 生猪产业将是中国传统行业最后一块肥肉? 事实上,早在2007年~2008年那轮猪肉“牛市”中,跨国资本就已开始踊跃扮演中国“猪老板”的角色:高盛斥资两三亿美元在福建、湖南等地养猪150万头,又投资双汇、雨润两家国内肉食品加工领域龙头企业;德意志银行则注资6000万美元收购上海宏博集团养猪场30%股份,还花了同样多的银子注资天津一家高速成长的肉食加工企业;2011年新一轮肉价上涨前后,又有房地产企业美林基业、九洲投资等一连串看似与猪搭不上关系的企业,出现在养猪名单中。在广州,有公司更是豪掷1.2亿元全面引进美国养猪技术……无利不起早,一股业外资本推动的养猪之风正在蔓延。 那么这股养猪之风背后是什么? 是变革。 变革从业外来,变革从业内来。2011年11月,中国进口猪肉数量大幅上升以及同期出口大幅下降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以美国、加拿大为主力的洋…[详细] |
||
小编在《商界》看到此篇报道,觉得作者写得比较有看头,因此借来稍微编辑了一下供同行们参考。近几年的确很多非农资本投身养猪业。我们除了怀疑大鳄们想借养猪圈地骗补贴炒作,同时也怀疑个别大鳄的确是在布局养猪产业链,谋夺将来有利话语权。但究竟后事如何,还待来日总结。
专题调查 |